2015年武漢市工會工作要點
2015年是我市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,是向“萬億倍增”目標邁進的開局之年,是“十二五”規劃的收官之年,是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重要一年。新的時代背景下,全市工會工作的總體要求是:深入學習宣傳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、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,準確把握 “四個全面”戰略布局,深刻領會新形勢下黨對工會的新要求、職工對工會的新期待,圍繞市委的工作重心,突出“架好連心橋、建好直通車、適應新常態、啟動新引擎”這個主題,實施“宣傳引領、素質提升、創新競賽、維權服務、勞動關系和諧、強基固本”六大行動,強化“信息化、規范化、專業化、法治化、行業化”五項建設,在武漢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中展示工會新的更大作為。
一、實施宣傳引領行動,著力樹立政治堅定、緊跟時代的工作導向。
1、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、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。重點學習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的重要論述,牢牢把握工人運動的時代主題,工會工作的政治方向、主戰場和中心任務。當前,要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“五一”全國勞模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講話精神的熱潮,進一步統一思想、理清思路,找準工會在大局中發揮作用的切入點、著力點、落腳點。
2、貫徹落實《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》。學習領會精神實質,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,堅持發揮橋梁紐帶作用,堅持圍繞中心、服務大局,堅持服務職工群眾的工作生命線,堅持與時俱進、改革創新,堅持依法依章程獨立自主開展工作這六個堅持作為根本的工作遵循。推動落實《意見》中加強工會工作的政策規定。
3、貫徹落實省、市委工會工作會議精神。進一步推動各區、開發區,大型企事業單位召開黨委工會工作會議;貫徹落實《中共湖北省委關于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充分發揮工會組織作用的意見》和《中共武漢市委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中充分發揮工會組織作用的意見》,推動各級黨委將文件中重視支持工會工作的政策措施落實到位。
4、打牢工會法治化基礎。組織全市工會干部認真學習《憲法》和勞動法律法規,用好法律賦予的權利,做到依法建會、依法管會、依法履職、依法維權。制定完善工作制度,提高決策、執行、監督的制度化水平。加強工會法律工作者隊伍、公職律師和法律志愿者隊伍建設。
5、參與勞動法律法規立法。及時向立法機關、黨政相關職能部門提出勞動法律法規立、改、廢、釋建議。繼續配合市法制辦、市人社局做好《武漢市集體合同辦法》的修訂和《武漢市女職工勞動保護辦法》的制定工作。
6、推動對勞動法律法規的嚴格執法、公正司法。積極建議和配合人大執法檢查、政府行政監察、政協視察,借勢借力糾正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。組織和代表職工開展勞動法律監督,推行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意見書、建議書、重大典型勞動違法案件曝光、公開譴責等制度。
7、引導職工學法尊法守法用法。組織工會律師顧問和志愿者送法下基層、進社區、入企業,進行憲法及勞動法律法規宣講,現場受理勞動爭議調解案件,并提供法律援助服務。做好“六五”普法的收官工作,組織各級工會認真開展自查,進行階段性總結,為編制和實施“七五”普法規劃奠定基礎。在全市工會系統開展憲法及勞動法律知識網絡競賽和宣傳“12.4”國家憲法日等活動,引導職工堅定法治信仰,樹立法治觀念,形成遇事找法、解決問題靠法的法治思維模式和良好習慣。
8、弘揚勞模精神。嚴格評審條件和程序,傾斜基層一線,做好2015年的勞模評選工作,開好表彰大會。通過組建勞模事跡報告團,開設“最美勞?!睓谀?,開展領導干部談勞模、勞模談勞模、職工談勞模等活動講好勞模故事,加大對勞模的宣傳力度。加強對勞模的管理服務,做好勞模療休養、體檢,困難企業退休勞模榮譽津貼發放等工作。
二、實施素質提升行動,著力建設德能兼具、富有活力的職工隊伍。
9、提高職工的思想道德素質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職工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內容。大力開展“四德”教育,道德講堂進企業、職工學雷鋒志愿服務等活動。建好以誠信、友善為主題的古琴臺文化公園。廣泛開展黨的方針政策宣講活動和中國夢·勞動美主題實踐活動。
10、提高職工的技能素質。貫徹落實《武漢市百萬職工技能素質提升活動計劃(2015-2018)》。廣泛開展職工技能交流、崗位練兵、金牌工人評選、名師帶高徒等活動,建立“首席員工”等制度。開展多元多層的職工技能培訓活動,拓展職工網絡培訓和技能實訓的平臺和渠道。舉辦好武漢市第十九屆職業技能大賽。
11、豐富職工的文化生活。發展以“溫馨家園,快樂工作”為主要內核的企業文化、職工文化。進一步打造好“周周送”文化等活動品牌。繼續開展百萬職工讀書成才活動,建好、管好、用好職工書屋,全年新增市級職工書屋示范點50個。武漢工人文化宮年內建成啟用。
三、實施創新競賽行動,著力調動職工的勞動熱情、創造活力。
12、提升組織水平。搞好頂層設計、注重溝通協調、整合各方資源,推動完善黨委領導、行政負責、工會推動、職工參與、各方支持的工作格局。制定科學的考核評價標準,從方案設計、目標設定、工作措施、任務落實、效果檢驗等各個方面,對創新競賽活動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的考核與評估。及時反映動態、展示成果、擴大社會影響,及時選樹創新競賽活動中涌現出的領軍人物。
13、深化勞動競賽。圍繞武漢經濟轉型升級、“萬億倍增”和城市文明建設,在重點工程、重大項目、產業行業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“雙創”勞動競賽活動,在服務窗口行業開展“新風杯”競賽活動。推動勞動競賽向新經濟領域和非公企業、小微企業拓展,向一線班組延伸。
14、推動和促進創新。引導廣大職工參與大眾創業、萬眾創新。繼續開展合理化建議、“五小”發明等群眾性創新活動。進一步提高我市勞模(職工)創新工作室的創建水平,新創建市級以上勞模(職工)創新工作室30個。
四、實施維權服務行動,著力促進職工實現體面勞動、有尊嚴生活。
15、研究維權工作新動態。認真研究經濟發展新常態、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對勞動關系和職工權益產生的影響。
16、做好源頭維權工作。通過“兩會”、政府與工會聯席會議、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、政協總工會界別活動等途徑,積極反映職工群眾的訴求意愿和工會的維權主張,推動涉及職工利益重難點問題的解決。
17、做好集體協商工作。貫徹落實《武漢市總工會深化集體協商工作五年行動計劃》,力爭在建筑等行業取得新突破,全市建會企業集體協商建制率保持在82%以上,其中百人以上企業保持在92%以上。
18、做好法律援助工作。加強市、區兩級工會法律援助中心建設,充實工會法律援助隊伍,推動法律援助服務向街(鄉鎮)、園區和企業延伸。完善《武漢市職工法律援助專項補助經費管理辦法》。
19、做好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工作。落實《企業民主管理規定》,創新基層民主協商的形式和載體,探索建立適應新經濟組織、小微企業和產業活動單位特點的民主管理形式。
20、做好安全生產、勞動保護工作。繼續開展“安康杯”競賽活動、班組安全展板評比、班組安全管理優秀成果展示等活動。完善專項集體合同中職業病防治工作的條款和內容。加強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員隊伍建設。
21、建好職工服務中心(站)。按照“會、站、家”一體化思路,推進規模以上企業和開發區(工業園區)建立職工服務中心,推進中小企業和鄉鎮(街道)、社區建立職工服務站點,完成三年建成5000家的目標任務。硬件達標軟件未達標的職工服務中心(站)年內力爭全部達標。選樹一批省市級職工服務中心示范點。
22、推好會員服務卡。加大對工會會員服務卡特色、功能、使用方法的宣傳力度,擴大發放面。通過增加特惠商戶,與困難幫扶款、醫療互助補助款發放對接等多種舉措,增強工會會員服務卡的吸引力、提高使用率。
23、辦好幫扶解困實事。組織實施新一輪職工醫療互助工作,確保完成40萬人次參加的目標。繼續做好扶助職工就業、創業,以及送溫暖、送清涼、“金秋助學”等方面的工作。探索承接政府轉移服務職能和購買服務等辦法,為職工提供多元化和更貼近需求的服務。融入“互聯網+”時代,開通工會服務微信微博,發出工會網絡主信號;暢通12351工會維權服務熱線、設置談心房、職工心理咨詢室等實體服務場所。
五、實施勞動關系和諧行動,著力構建互利共贏、和諧穩定
的勞動關系。
24、推進和諧企業創建活動。貫徹落實中共中央、國務院《關于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意見》精神,以之為指導,把和諧企業創建活動推上新高度。做好2014年度和諧企業的命名、宣傳工作。做好2015年度和諧企業的推薦、評選工作。
25、健全勞動糾紛預防化解機制。完善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組織體系,根據實際需要推動工業園區、鄉鎮(街道)和產業系統建立三方機制。完善調解、仲裁、訴訟有機銜接、相互配合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。探索復雜勞動爭議上代下模式。
26、高度重視信訪穩定工作。推進工會陽光信訪系統建設,建立依法、規范、公開、透明、高效的陽光信訪新模式,及時發現和推動勞動關系相關問題的解決。增強陣地意識,堅決抵制一些非政府組織打著“維權”幌子非法活動。
六、實施強基固本行動,著力打造作用明顯、職工信賴的職工之家。
27、抓好組建工會和發展會員工作。按照“鞏固、發展、提高”的要求,以非公企業、新經濟組織、新社會組織、開發區(工業園區)為重點領域,以農民工、勞務派遣工、靈活就業人員為重點對象,扎實做好建會和發展會員工作。全市各類法人單位的建會、入會率要動態保持在90%以上。嚴格建會程序,提高建會質量,從源頭上確保新建工會能夠正常運轉、正常履責、發揮作用。
28、抓好服務和強化基層工會工作。盡快建成全市工會系統網絡化辦公平臺,實現各級工會之間的數據互通、信息共享、工作互聯、快速反應。合理設置補助結構,加大對基層工會工作經費補助力度。堅持會員(代表)大會和會務公開等制度,推行會員代表常任制,推進“六有”工會建設,深化職工之家建設,開展會員評家、“三亮”等活動。落實基層新任工會主席、副主席任職一年內應參加工會專業性培訓等規定,選派優秀工會干部,特別是年輕干部到黨校、高校進修或到企事業單位一線掛職鍛煉。在企業和職工較多的鄉鎮(街道)和省級以上開發區(工業園區)探索設立總工會。
29、抓好建設工會干部隊伍和改進作風工作。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,在市總機關開展“嚴明政治紀律,嚴守政治規矩”和“三嚴三實”等系列專題教育活動,嚴格執行中央“八項規定”和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規定,切實做到“六講六有”。加強工會干部協管,落實工會干部政治、經濟待遇,規范工會協理員的管理,逐步在市、區總工會普遍建立工會干部權益保障金。健全完善工會領導干部聯系基層、聯系職工的長效機制,市總工會每名班子成員要聯系一家基層工會、一名勞模、一名困難職工。減少報表、檢查,簡化績效指標,推動全市工會進一步形成務實高效的良好作風。
30、統籌推進其他各項工作。統籌抓好財務管理、經費和資產審查審計監督、新聞宣傳、信息、維穩、女職工特殊權益保護、對外交流、事業發展以及產業工會等方面的工作。